郝芳院士团队在页岩气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人:伏健 发布时间:2022-09-02 浏览次数:952

【本站讯】近日,我院郝芳院士团队在页岩气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四川盆地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Shale gas geochemistry in the Sichuan Basin, China)发表在地球科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地球科学评论》(Earth-Science Reviews)。冯子齐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郝芳院士和冯子齐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第一署名单位,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联合资助。

国内外高-过成熟页岩气普遍具有同位素异常现象,该现象往往与页岩系统的超压以及所预示的高生气潜力有关,体现了不同来源(干酪根、滞留油和湿气)裂解生成的不同成熟度天然气的混合效应。同时由于“自生自储”和“层内运移”特性,页岩气的性质更贴近源岩内部气体,其地球化学特征对揭示源内气体的生成过程和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四川盆地为我国页岩气资源量最为丰富、最具发展前景的地区,来自海相的五峰组—龙马溪组是现阶段最现实、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层系。

本次研究系统深入阐述了四川盆地页岩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判识其为腐泥型干酪根来源的晚期热成因气;揭示了非烃类气体CO2既有碳酸盐地层热解的无机成因,也有过成熟有机质裂解的有机成因,并指出了志留系和寒武系页岩气中氮气的成因差异;引入二次裂解—瑞利分馏—有机-无机反应的分馏机制,揭示了规模性碳同位素异常成因。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晚期生气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四川盆地龙马溪页岩气δ13C1-δ13C2与ln(C1/C2)关系分布图

审稿专家对该项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在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来源判识研究方面具有很高的理论及应用价值,将会得到广泛的国际关注。

郝芳院士团队长期致力于页岩油气差异富集机理和叠合盆地深层油气成藏领域的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 2 项,1 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授权发明专利4项,在Earth-Science Reviews、Geology、AAPG Bulletin、JGR-Solid Earth、GSA Bulletin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为我国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2825222002252